華夏基金認為,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做好個人養老金投資有一定難度,建議綜合風險承受能力、年齡、金融投資知識儲備素養這三大原則來選擇適合的產品。
11月4日,人社部、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對個人養老金參加流程、資金賬戶管理、機構與產品管理、信息披露、監督管理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定,這標志著個人養老金制度進入實質性推動落地階段。
而與宏觀層面上大力推進養老相關政策落地相對的是,個人群體層面上的養老規劃意識和熱情似乎還“有待調動”。9月發布的《2022當代青年養老規劃調查圖鑒》顯示,在接受調查的3000名青年中,雖有超過九成的受訪者認同養老要越早準備越好,但實則已配置相關資產的不超過兩成;此外,有將近7成的受訪者表示對個人養老金制度不甚了解。
也因此,為了更好地向廣大投資者進一步科普個人養老金制度,助力推進個人養老金政策在民間層面的平穩落地,同時也為了更好地貼近新時代年青人的脈搏,解答新青年群體對“個人養老金新時代”新養老問題的疑問,指導青年群體更好地進行養老財富規劃,11月5日,華夏基金廣泛邀請來自養老、醫療、投資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青年代表以及華夏基金內部的多位領導、投資專家代表,聯合21財經“南財號online”欄目舉辦了一場主題為“‘新青年未來計劃’養老高峰論壇”的直播活動,通過與廣大投資者共同討論“養老新政”“養老投資”等熱點話題,一起探索做好養老財富規劃的新路徑。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在直播中表示,養老是未來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華夏基金“新青年未來計劃”的初衷便是希望廣大投資者能夠通過提早規劃和投入,科學有效地進行養老投資,更有底氣地實現未來的理想生活。
本場直播分上下兩個半場進行,總計播出了4個小時,涵蓋了大咖對話、圓桌論壇、“聽新青年說”、養老喚醒儀式、連線觀眾答疑等在內的多種節目模式。直播期間,多位不同領域的嘉賓主要就養老相關的五大議題展開了多角度的分析與探討,輸出滿滿干貨。
在上半場的圓桌論壇環節中,清華大學教授、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楊燕綏教授、華夏養老健康喚醒官陶勇教授、阿司匹林博物館創始人青年作家、華夏養老情感喚醒官越哥,與華夏基金副總經理、資產配置部負責人孫彬,就時下青年人可能面臨的養老困境、新養老政策出臺的背景、發達國家發展養老第三支柱的經驗等話題進行了討論;緊隨其后舉行的政策解讀環節中,則由華夏基金首席養老投教官孫博博士主講,為大家詳細剖析了個人養老稅延新政的方方面面以及個人養老金投資應該遵循的原則。
至于下半場的直播,則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先由華夏基金資產配置部投顧負責人潘更攜手“95后”青年代表郭豪雅,拉開下午場的序幕,雙方就“活在當下vs規劃未來,哪一個才是青年人該有的養老姿態?”這一話題進行了探討;隨后由華夏基金養老健康喚醒官孫博對話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局局長、社會保險領域資深專家唐霽松接棒,雙方從專業視角為廣大投資者解讀了我國的養老金三支柱體系,普及了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相關知識,受到了場外觀眾的好評,將下半場的直播推至一個小高潮;在華夏基金資產配置部李曉易題為“何為正確的養老投資姿勢?如何選擇科學的養老理財方案?”的分享以及其對養老目標基金的詳盡科普后,本場直播正式落下帷幕。
除了邀請一眾專家學者為廣大投資者輸出硬核養老干貨外,在本場直播活動中,華夏基金還正式發布了養老主題的新書——《時間的寶藏》。據孫彬介紹,該書由華夏基金主要團隊歷時三年,深入一線調研后編纂而成,其中包括對多個已進入高度老齡化社會的國家和地區的介紹,以及它們在養老金融方面的探索實例。談及編寫本書的目的所在,孫彬表示,作為一本寫給年輕人的養老投資書籍,《時間的寶藏》旨在希望能喚醒更多年輕人的養老意識,盡早開展養老規劃。
在長達四個小時的直播中,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投資代表,就養老主題展開的詳盡而有針對性的探討,青年代表們引發群體強烈共鳴的心聲分享,以及豐富多元的節目模式,讓整場直播在全平臺范圍內吸引了大批觀眾的關注,截至直播結束,本場直播在21財經全媒體矩陣的觀看人次超40萬。以下為這場直播的精彩觀點提煉:
一、為什么要提前做好養老財務規劃?
楊燕綏:斯科特的《長壽人生》一書,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長壽實則是一種個人責任。當一個人的壽命越長,政府能幫他做的事情就越少。最終還是要個人作為主體,對自己的長壽負責。
陶勇:當前的基礎醫療保險和部分商業醫療保險,在臨床治療和用藥上基本可以覆蓋可能出現的疾病隱患。但是有品質的養老生活,不應該止步于只為大病醫療做好準備。我們在醫學上常說防大于治,日常保健護理、飲食營養適量、規律運動等對個人身體健康狀態的維持都非常重要。比如擁有豐富社交活動的老年人,大腦會處于更積極活躍的狀態,從而有助于延緩記憶力下降,預防阿爾茨海默癥的出現。而這一切都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作基礎。。
潘更:一方面,從宏觀層面上看,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和出生率不斷下降,老年人口撫養比提升,長期看我國基本養老金面臨一定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基于通脹水平。即便每年只有2%的通脹,30年后物價也會翻倍。因此我們需要盡早謀劃養老儲備,充分利用復利效應來實現長期財富保值增值,不斷加厚自己老年生活的“安全墊”。
唐霽松:從個人養老待遇的構成來看,基本養老金解決的是“有無基本保障”的問題,而不是解決“好不好的問題”。要解決后者,需要第二支柱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計劃的齊齊發力。
二、關于個人養老金的那些事
1、何為個人養老金?誰可以參加?
孫博:個人養老金是指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的制度。即國家給予所得稅優惠支持,鼓勵個人為養老進行自我儲備養老金政策。只要參加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就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
2、個人養老金賬戶與“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有何區別?
唐霽松:兩者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資金籌集方面,前者為實賬積累,而后者只作為繳費記錄和計發養老金的依據之一;二是資金投資方面,前者中的資金,參與人可以自主投資運營;而后者中的資金由相關部門統一運營管理;三是資金領取方面,前者領完為止;而后者中的余額領完之后,將由社會統籌基金繼續按退休時的金額標準支付。
3、個人如何參與個人養老金?
唐霽松:主要包括三個流程:第一,開通兩個賬戶,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可在銀行開通或在金融產品銷售機構指定,用于繳費、歸集收益等)以及個人養老金平臺賬戶(由銀行自動在人社部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立,用于信息記錄和查詢服務等)。第二,向個人養老金賬戶繳費。當前每年上限為1.2萬元,可一次性也可分多次轉入。第三,投資養老金融產品。個人完全自主進行,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產品和投資金額。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內未進行投資的資金按照商業銀行與個人約定的存款利率及計息方式計算利息。
4、個人養老金可以投資哪些產品?
孫博:總體來看,個人養老金產品可以為三類,一是保障類,主要是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二是儲蓄類,主要是養老專項儲蓄等,重在保值;三是投資類,包括理財產品和公募基金。
5、個人養老金如何領?
孫博:參加人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也可以繼續進行投資。領取的時候必須轉入社?。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實際領取部分才納稅,還在個人養老金賬戶進行投資,不轉入社?ㄙ~戶的部分不納稅。
三、新時代個人養老投資該怎么做?
1、個人養老投資該投什么?
潘更:理論上,股票、債券、貨幣基金、黃金等都可以成為養老理財投資方式,但考慮到養老投資應該兼顧安全性與收益性,養老目標基金可以說是更為穩健的選擇。
李曉易:養老目標FOF分為養老目標日期FOF和養老目標風險FOF,前者基于投資者的退休日期而設計,隨著退休日期的臨近而逐步下調權益類資產的配比,從而匹配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后者則基于事先設定好的風險等級水平,通過多種方法讓產品風險收益保持相對穩定。一般來說,對于有一定專業知識、明確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人,可以選擇目標風險型養老FOF;而對于明確退休時間、不想過多參與投資的人,可以選擇目標日期型養老FOF。
2、個人養老投資該遵循哪些原則?
潘更:關于家庭資產配置,有一個著名的“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圖”可用作參考。它按照資金的重要和緊急程度進行分類,把家庭資產分成4個賬戶,其中用于養老金、子女教育基金等的投資,可以占到家庭總資金的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