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碳達峰碳中和”(以下簡稱“雙碳”)目標提出以來,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共同責任。作為實體經濟的血液,金融業一直在積極探索中,成為了撬動資源以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有力杠桿。
實際上,早在“雙碳”目標提出以前,我國已經在綠色金融方面開始發力。2016年以來,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加強和完善綠色金融發展頂層設計,牽頭出臺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初步確立了綠色金融發展“五大支柱”,支持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和平穩有序轉型。
除了加強頂層設計,為了更好發揮各地的主觀能動性,2017年以來,國務院相繼批準七省(區)十地開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經過多年努力,這些地區在創新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有效支持了地方綠色產業發展和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其中,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重慶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正式啟動(以下簡稱“綠色金改試驗區”)。這也是自2019年11月甘肅省蘭州新區獲批后綠色金改試驗區的一次擴容。
“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國務院相繼批準的綠色金改試驗區已初步完成綠色金融體系的建設,并為不同區域、不同經濟條件、不同基礎情況的地區提供了因地制宜的綠色金融發展經驗。”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以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各綠色金改試驗區也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督鹑跁r報》記者對幾個典型的試驗區進行了采訪,探究綠色金融改革的最新進展和待解難題。
“綠色金改試驗區標志著中國綠色金融邁入了‘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與‘自下而上’的區域探索有機結合、互為補充的發展新階段。”申萬證券研究團隊表示,目前,各地都根據區域特點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模式,持續增強地方綠色金融能力建設。
科技賦能疊加區位優勢
重慶發力加速跑
作為2022年新獲批的綠色金改試驗區,重慶在探綠拓綠方面早有布局。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重慶區位優勢突出,在“一帶一路”建設以及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中承擔著重要使命,特別是在建設綠色金改試驗區方面具備良好基礎和獨特優勢。
馬駿列舉了重慶具有的生態優勢、產業優勢、基礎優勢和體制優勢,并表示“重慶2017年制定出臺綠色金融發展規劃,2019年開始申報創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在支持產業綠色轉型、綠色發展方面都有一定基礎,在綠色金融標準、綠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及環境信息披露等方面都積累了有益經驗。據估算,重慶在未來30年需要13萬億元綠色投資,綠色金融發展空間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