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華為面向ICT產業的年度旗艦活動——華為全聯接大會2022在深圳和線上舉辦。大會以“釋放數字生產力”為主題,邀請了ICT行業領袖、專家及合作伙伴等嘉賓,探討如何推進行業數字化轉型,共建數字產業生態等議題,并分享最佳實踐。
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認為,中國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千行百業數字化的迫切需求和豐富的ICT人才儲備,正推動行業數字化進入快車道。為了幫助企業應對數字化發展中的共性挑戰,華為提出了三大舉措,讓技術不難選不難用,讓企業“上好云、用好云”,讓數字人才供給源源不斷,助力千行百業釋放數字生產力。
我國算力網絡規模全球第二,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浪潮正席卷千行百業。當前在中國,數字化轉型正處在一個非常好的時間點上。從數字技術和人才供給來看,數字化轉型基礎條件具備。在聯接基礎設施上,國內5G基站數已經到達200萬,5G行業終端連接數達到50萬,光纖覆蓋率達到99%。
胡厚崑表示,在聯接方面,中國有全球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的寬帶網絡。同時,中國近幾年在云計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超算中心的大力投資,使我國的算力網絡規模也達到了全球第二。
“除了數字基礎設施,我們也看到云計算、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中國的普及率已經大幅提升,過半的企業在使用云服務,AI的使用率也接近50%。”胡厚崑認為,更重要的是人才的供給。中國每年有超過300萬理工科高校畢業生,為數字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提供了豐富的人才保障。
他表示,有技術,有能力,這些正推進中國進入數字化轉型的深水區,釋放數字生產力正當時。
而在國內,各行各業也在積極地進行數字化的嘗試。在金融行業,銀行可以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把小額貸款的審批時間從一周縮短到“秒批”;在煤礦,利用5G實現遠程操控,讓煤礦工人從井下走到井上;在農田,通過5G使能的無人機巡田,加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分析,大幅減少農藥使用量,讓農作物更環保、更安全。
面向中國市場,華為發布十大場景化解決方案
持續推動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在華為全聯接大會2022上,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總裁吳輝在現場發布了銀行分布式新核心、智慧醫院全光閱片、機場智慧圍界等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十大場景化解決方案。
吳輝表示,在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企業有數字化轉型戰略和沉淀多年的行業經驗,華為擁有全棧ICT技術和安全可靠的根技術,發揮各自優勢,可以共同創造商業價值、社會價值,實現可持續發展。
同時,華為云在本次大會共發布華為云Astro低代碼平臺、DevCloud開發云等超過15項新服務。華為云還聯合中國軟件行業協會、行業客戶、軟件提供商、咨詢機構等成立“應用現代化產業聯盟”,希望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共建產業聯盟,加速行業數字化,促進產業升級。
此外,據預測,到2025年ICT人才缺口將超過2,000萬人。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人才非常稀缺,伴隨技術融入場景,兼具ICT技能和行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最為緊缺。
面對這樣的挑戰,華為表示,正和大家一起積極行動。一方面,攜手院校培養ICT人才。通過與教育部聯合發起的“智能基座”項目,與全國72所高校合作,預計5年培養出300萬計算產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