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凍食品企業三季報已出爐,預制菜成為行業布局重點,也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今年以來,安井食品成立“安井小廚”事業部,聚焦B端調理菜肴產品。海欣食品發布定增預案,擬募資不超過5.2億元建設水產深加工及速凍菜肴制品項目等。千味央廚圍繞B端客戶投資設立河南御知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專門從事預制菜研發、生產和銷售;莅l食品也在今年7月宣布,擬在山東設立大國味到子公司,開拓預制菜供應鏈賽道……
速凍企業爭食預制菜市場背后,與賽道快速增長、速凍食品企業產業鏈優勢及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有關。相較傳統速凍食品而言,預制菜在B端需求旺盛,C端市場也逐漸打開,且有更高毛利率,被行業普遍視為第二增長點。
盡管預制菜行業發展前景可觀,但也面臨競爭格局分散、標準缺失、區域特征明顯、食品安全等問題。在此背景下,一系列地方扶持政策和行業標準密集出臺。業內人士認為,部分預制菜標準應用意義不強,應更多從食品安全角度入手規范行業發展。
速凍企業加碼預制菜
2022年前三季度,三全食品營收增長5.03%至53.35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36.35%至5.26億元。三全食品將業績增長主要歸因于新品持續增長對盈利貢獻明顯。這些新品包括“生”系列、微波系列、空氣炸鍋系列等,具備預制菜屬性和功能。
安井食品早在2018年就著手布局預制菜品類,并將相關板塊單獨列入財務報表。今年二季度安井成立“安井小廚”事業部,聚焦B端調理菜肴類產品;以輕資產運作模式整合上游中小食材廠家,為全資子公司“凍品先生”貼牌生產面向C端消費者的菜品;通過收購新宏業食品有限公司、湖北新柳伍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快速布局上游原料淡水魚糜產業及速凍調味小龍蝦菜肴制品。
得益于加大市場開發和產品線進一步豐富,安井食品今年1月-9月營收、凈利分別增長33.78%、39.62%。除傳統速凍火鍋料制品和速凍面米制品營收增長外,安井食品還重點布局了預制菜板塊。2019年-2021年,安井食品預制菜營收分別為5.46億元、6.73億元、14.29億元,分別增長45.86%、38.13%、112.41%,2021年占總營收的14.21%。
同樣押寶預制菜業務的還有海欣食品、惠發食品以及千味央廚。2022年10月20日,海欣食品發布定增預案,擬募資不超過5.2億元用于水產品深加工及速凍菜肴制品項目等。項目達產后,將為海欣食品新增7.5萬噸魚、肉糜制品,2.5萬噸速凍菜肴制品及2000噸大豆拉絲蛋白年產能。而在今年上半年,海欣食品預制菜肴營收增長了1216.01%,占公司營收比重為8.87%。
2021年,惠發食品加大了預制菜品研產銷和健康食材供應鏈服務的投入,銷售規模實現增長。2022年7月21日,惠發食品發布公告稱,擬投資1.5億元在山東諸城投資設立大國味到(山東)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以開拓預制菜產業鏈渠道。
主攻B端速凍供應鏈的千味央廚也將預制菜視為2022年的重點關注業務。今年4月28日,千味央廚宣布設立子公司河南御知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專業從事預制菜研發、生產和銷售。千味央廚表示,公司擁有優質餐飲大客戶,客戶有預制菜的廣泛需求,有利于形成公司新的收入和利潤增長點。
B端市場競爭加劇
從三季報可以看出,預制菜已成為速凍食品押注的第二增長曲線,這與預制菜市場的快速增長、速凍食品企業的產業鏈優勢及行業競爭加劇有關。
國海證券預測,如果按每年20%的復合增速估算,未來6-7年,中國預制菜行業將形成萬億規模市場。參照日本60%的滲透率,我國預制菜行業規模有望達到3萬億元以上。
萬億市場前景,吸引各路資本入場豪賭。除速凍食品企業外,廣州酒家、味知香、全聚德、得利斯、國聯水產、雙匯發展甚至老板電器,均躋身預制菜概念股。其中,得利斯山東本部擁有10萬噸預制菜產能、3萬噸牛肉系列預制菜產能,在陜西布局的5萬噸預制菜產能預計2022年底前投產。國聯水產則剝離了虧損的上游養殖業務,聚焦預制菜進行商業模式升級,并將公司精深加工品、初加工類、全球海產精選類產品均歸為預制菜范疇。
一位速凍食品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與肉類、水產等上游企業,以及餐飲、商超等渠道商相比,速凍食品進入預制菜的優勢在于冷鏈和加工,熟知不同菜品應該冷凍到什么程度,還原度相對較好。
安井食品今年9月接受投資者調研時則道出了發力預制菜的其他原因。今年以來,速凍行業面臨消費市場整體萎縮、制造成本上漲、個別地區受疫情擾動等因素影響。短期來看,B端火鍋料產品在疫情影響下增速放緩,速凍面米制品已處于行業成熟階段,需尋找差異化增長點。
為應對市場競爭,加速新品類和新渠道布局成為頭部速凍食品企業的普遍打法。如三全食品加大了電商平臺、直播電商、生鮮電商、社區電商、賣場到家業務等新渠道的投入。海欣食品舟山工廠主打深海預制菜,定位B端和青年宅、便利市場。為開拓新市場和新渠道,惠發食品加大了資金投入,導致2021年、2022年上半年公司費用增加,進而影響利潤水平。
千味央廚在2022年半年報中概括出速凍食品行業面臨的三大風險。一是疫情反復對餐飲業造成影響,對公司業務增長形成較大壓力。二是面粉、食用油、白砂糖等主要原料價格波動影響利潤。三是隨著餐飲行業集中化、連鎖化和供應鏈社會化的發展,半成品食材需求日益增強,B端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一方面是因為傳統C端業務遇到瓶頸,需要開拓新的業務模式,另一方面也跟目前餐飲供應鏈產業不斷成熟,行業規模不斷擴大有關。
從競爭格局看,安井食品在2018年提出“餐飲流通渠道為主、商超電商渠道為輔”的渠道策略,并推出副品牌“凍品先生”。三全食品推出“三全綠標”產品,主要圍繞餐飲市場進行產品開發和生產,并對預制菜業務進行嘗試性安排。思念食品也成立了BP事業部,主要針對連鎖餐飲、團餐、方便熟食、酒樓宴席渠道為餐飲客戶提供產品。
千味央廚董事會秘書徐振江告訴記者,與傳統速凍食品相比,目前預制菜競爭不是特別激烈,且毛利率較高。通常來講,速凍面米制品的毛利率在20%左右,凈利率不到10%,而預制菜凈利率接近20%。
政策標準密集出臺
安井食品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餐飲連鎖化進程加快,加上外賣和團餐市場發展迅速,降本增效需求推動B端預制菜放量;社會結構變化驅動C端預制菜市場快速擴容,疫情加速滲透率提升。但行業整體尤其是C端預制菜市場,目前尚處于導入期,格局極為分散。
得利斯也在2022年半年報中指出,現階段B端需求仍為預制菜主要驅動因素。艾媒咨詢報告顯示,國內預制菜市場規模有望保持20%的年復合增長率,行業發展前景可觀,但也面臨參與企業眾多、競爭格局較為分散、標準缺失、區域特征明顯、食品安全待加強等問題。
徐振江認為,B端預制菜市場滿足的是剛性需求,C端預制菜市場的消費體量相較B端更大,但產品可替代性較強,競爭也更加激烈,幾家企業都是圍繞梅菜扣肉、紅燒肉、紅燒排骨、佛跳墻等菜品布局,大單品不會超過15個。“從這個角度看,狹義的C端預制菜市場還沒有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
在上述背景下,全國多地出臺支持措施,為預制菜產業營造政策環境。今年以來,廣東省成立百億省級預制菜產業投資基金,四川打造預制菜百億級產業集群,河南提出力爭實現“三年躍升”,預制菜總規模突破600億元,重慶攬資45億元建設預制菜產業園項目,山東打造“中華預制菜產業第一城”等。
同時,預制菜相關行業標準、規范相繼出臺。6月6日,京東超市聯合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發布并實施電商渠道首個《佛跳墻預制菜標準》。6月2日,中國烹飪協會發布《預制菜》團體標準。5月31日,廣西南寧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預制菜術語》《預制菜分類》《預制菜冷鏈配送操作規范》3項地方標準。5月23日,由山東臨沂市食品工業協會主要起草的《預制菜加工技術規范》團體標準發布。5月16日,廣東省預制菜產業聯合研究院發布7項預制菜團體標準。4月27日,由江蘇省餐飲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江蘇省餐飲協會牽頭的《預制菜點質量評價規范》團體標準發布等。
徐振江認為,各種扶持政策和行業標準出臺背后,是各方力量對預制菜行業話語權的爭奪,F有一些預制菜團體標準對口味、口感等指標要求過細,但口味實則具有地域特點,因此很多標準不具有應用意義。“我認為制定預制菜標準應更多從食品安全角度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