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指數報告(2022)》11月7日在上海發布!秷蟾妗凤@示,2021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指數為192.56點,同比增長6.49%,實現近三年最大增幅,區域一體化發展向更高質量、更廣領域、更深層次邁進。
2021年11月,中國經濟信息社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發布首期《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指數報告》,從產業融合、設施聯通、生態共保、民生服務和協同開放五大維度入手鑄造了一把“數字標尺”。在前期的基礎上,2022年指數新增了“數字生態”與“綠水青山”兩項二級指標,進一步提升指數的內涵與準確性。
《報告》顯示,2021年指數同比增幅較上一年的2.80%顯著擴大,且指數水平已達到2012年的1.69倍,十年來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6.03%。綜合來看,無論是區域GDP、工業增加值、高鐵營業里程等總量指標,還是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預期壽命等平均指標,長三角均屬于全國“第一梯隊”。
從分項指標看,五項一級指標均呈現穩定增長態勢。其中,設施聯通分指數年均復合增速高達8.04%,成為拉動總指數增長的重要因素;產業融合分指數絕對值最高,達到222.49點。
《報告》還推出了“長三角一體化城市指數”,在城市層面橫向評估各地參與一體化發展的狀態和能級。其中,上海、杭州、南京、蘇州、合肥、寧波、無錫等7大核心城市一體化水平領跑,在總共18個子指數中有12項均位于前10名。從2020年以來的增量看,7大核心城市集聚了長三角60%的人口增量和53%的GDP增量。
同時,長三角城市各揚所長,多個“黑馬”表現亮眼。常州有10項子指數進入前10名,鎮江在城市通達以及供應鏈方面領先,淮安主動承接區域文體賽事活動,成為長三角的“文體擔當”。得益于都市圈內要素的高頻流動,部分腹地城市也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如紹興和湖州受上海、杭州都市圈帶動,在跨城通勤、商務往來、異地休閑等方面優勢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