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進出口增速低于市場預期:11月7日,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按美元計價,10月份我國出口同比下降0.3%,前值為5.7%;進口同比下降0.7%,前值為0.3%;貿易順差851.5億美元,擴大0.9%。
對此,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記者分析說:“10月出口、進口同比收縮超預期,反映內需復蘇偏弱,而外貿出口放緩,主要受海外需求趨緩和去年高基數影響。”
但周茂華同時表示,外貿整體延續出口強于進口,貿易順差維持歷史高位;同時,從我國對東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增長強勁,民營出口占比穩步提升,機電等出口需求保持增長看,我國外貿出口結構持續優化,外貿出口保持韌性。
首先,在出口方面,10月出口同比下降0.3%,低于預期。有統計顯示,這是近29個月來的首次同比負增長。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認為,這主要來自“量”與“價”兩方面的影響:第一,10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PMI錄得49.40,較前值下行0.40個百分點,在榮枯線下持續下探。與此同時,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PMI新訂單錄得46.90,較前值下行0.80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位于榮枯線之下,預示全球需求進入收縮狀態。第二,10月CRB指數當月同比錄得16.91%,較前值下行8.08個百分點,續創2021年3月以來新低。這兩個因素都利空10月出口同比增速。
周茂華也認為:“海外高通脹、政策收緊對需求抑制逐步顯現,加之我國去年出口基數高,拖累出口同比增速趨緩。由于海外高通脹、高利率及經濟前景不確定性打擊消費者信心,圣誕購物旺季不旺,對我國出口也構成一定拖累。”
值得注意的是,數據顯示,10月貿易差額當月值錄得851.50億美元,為年內第三高值。1~10月貿易差額累計值為7277.00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高出2172.01億美元,較2021年全年高518.19億美元。在業界看來,這意味著2022年貿易順差創有數據記錄以來新高。
周茂華表示:“從10月出口絕對值看,外貿出口規模仍高于趨勢值,反映出外貿出口仍具有韌性。這主要體現歐美等海外經濟體的需求仍保持一定韌性。”
展望未來,周茂華認為:“從前10個月外貿表現及我國外貿出口韌性看,預計全年外貿出口將保持高增長,外貿順差維持歷史高位。”
其次,在進口方面,10月進口同比下降0.7%,較上月下滑1.0個百分點,為近兩年來同比首度轉負。
周茂華認為:“國內受短期因素擾動,需求復蘇節奏偏慢,加之房地產處于筑底企穩階段,能源、原材料價格高位運行,企業補庫存意愿偏低,進口延續低迷格局。”
東方金誠方面表示:“這與價格因素拉動作用進一步減弱有關。從價格因素看,盡管近期受歐佩克+公布減產計劃影響,國際原油價格出現反彈,并帶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整體上止跌回穩,但上年10月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基數大幅抬高,因此,今年10月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同比漲幅延續較快收窄勢頭——10月RJ-CRB商品價格指數月均值環比僅微跌0.4%,但同比漲幅較上月回落8.1個百分點——這導致價格因素對進口同比增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減弱。”
展望未來,周茂華對記者表示:“進口方面,我國疫情影響逐步減弱,國內紓困助企、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經濟活動逐步恢復,房地產逐步企穩回暖,內需動能逐步恢復,有望帶動進口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