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和鄉村振興兩大戰略目標交匯下,在差異化的價格補貼、“整縣推進”“千家萬戶沐光行動”等利好政策的持續護航下,戶用分布式光伏迎來巨大發展機遇。2022年前三季度,戶用光伏新增裝機量超16GW,同比增長42%,在新增裝機中占比31%。
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對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節能減排和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均有重要意義。此外,分布式光伏發電能為農戶創造超過20年的持續性收入,還能為當地創造大量就業崗位,在國家政策持續支持下,綠電交易、碳交易等也被納入發展計劃,多維度多渠道加速鄉村“共富”進程。
光伏點亮農戶“金屋頂”
10月的晉西南,已進入秋收的農忙時節。在山西襄汾縣安李村,農家屋頂安裝的藍色光伏板已成為該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們家每個月的電費得100多塊錢,自從正泰給咱免費安裝上電站后,一年到頭相當于免費用電了!”村民張治國笑著表示,因為有了這座會生財的“金屋頂”,家里用電早已不像前些年那么拘謹。
戶用光伏有效盤活了農村閑置屋頂資源,在不占用村民勞作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給村民帶去了實實在在的“陽光收益”,可謂“一舉三得”。2021年初,張治國成為安李村“光伏生金”的“探路先鋒”。在他看來,屋頂上幾十塊“板子”,是全家額外收入的生力軍。他算了一筆賬,一畝小麥能有900斤以上的收成,目前當地普通小麥每斤收購價約是1.55元,而一座屋頂電站每年所產生的收益,相當于增加了一畝地的收入。目前,安李村已有30戶—40戶家庭安裝了正泰安能的光伏電站
近年來,正泰安能不斷優化運作模式、豐富電站類型,業務已覆蓋全國21個省市的1200多個縣域。據正泰安能總裁盧凱介紹,截至目前,正泰安能已建設超過70萬座屋頂電站,從經濟價值來看,每年平均為農村家庭穩定增收1000元~3000元;從生態價值來看,每年能為全社會提供125億千瓦時綠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39萬噸;從社會價值來看,賦能7萬多個合作伙伴,創造了農村勞動力就業崗位超7萬名。他表示,“鄉村光伏產業已逐步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未來我們還將加速布局業務發展。一方面持續推動產業發展,保持產品質量、施工安全在行業的標桿地位;另一方面始終堅持農戶利益、合作伙伴利益優先。實現政府、群眾、企業多方共贏的局面,助力‘雙碳’目標下綠色轉型與鄉村振興協同推進。”
“綠碳”開啟增收新可能
近日,國家能源局在《關于推進戶用光伏電力納入綠電、綠證、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提案》的答復函中指出,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會同有關方面完善綠電交易、綠證制度,積極研究戶用光伏納入綠電、綠證交易市場,進一步支持戶用光伏發展;配合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做好綠電交易、綠證交易與碳排放權交易之間的銜接,研究將戶用光伏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面對“賣碳”這個千億藍海市場,一些地方碳市場已采用碳普惠的交易模式,探索獲取減排收益。其中一些省市的地方“碳市場”交易便利性已經較高。去年7月,浙江樂清開始試點浙江省首個地方碳普惠市場建設。在正泰的推動下,“樂清碳市場”串聯了地方政府、電網公司、上海環境交易所需求,各方反響積極。在這種模式下,用戶提交相關資料報審、進行平臺核證,符合條件后即可進場交易。據悉,在首批簽約的3家用戶中,就包含一家居民用戶。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認為,試點有助于盤活廣大零散戶用光伏進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催生碳排放交易新業態。他表示,“借鑒試點經驗,由電網公司組織整合分散的戶用光伏電站,形成規模效應,加快推進戶用光伏納入綠電、綠證、碳排放權交易三類市場,從而提高農戶收益,推進分布式戶用光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編制發布了《戶用光伏電站合作開發合同(范本)》,在收益的分享與支付部分,明確收益“包括但不限于電站產生的電費收益、綠電碳排放收益及其他各項收益。”也從規范層面明確了戶用光伏靠碳交易獲得收益的可能,未來,還將在更多較成熟的地區推廣碳市場,為最終區域碳市場的建立積極探索。
農村能源清潔發展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路徑,也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動力,關系到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未來,以正泰安能為代表的清潔能源企業,將繼續扛起責任、積極作為,創新探索“陽光”經濟新路徑,助力千鄉萬村翻開村強民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