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點
工程機械:龍頭一季度業績表現不一,二季度開始同比將開啟較快增長
國內挖掘機基于8年更新高峰期測算,2023年國內挖機更新需求觸底,更新需求與出口將占據主導,拉動挖機行業銷量逐漸筑底向上行。我們測算2023年挖機銷量下滑5%,全年出口增長30%,國內可能下滑20-30%,預計2023年挖掘機、汽車起重機銷量見底、泵車銷量有望上行。
重點推薦:三一重工、恒立液壓、徐工機械、杭叉集團、安徽合力、中聯重科,持續看好華鐵應急、浙江鼎力、中鐵工業、鐵建重工。
半導體設備:國內資本開支預期修復,國產化率提升有望超預期
2023年半導體設備開支有望超預期,本土芯片自給率低支持晶圓廠擴產長邏輯。2022年10月美國對華制裁后,部分國內先進制程擴產受阻,市場對于23年國內半導體資本開支預期大幅下調。今年以來,隨著國內頭部邏輯、存儲廠及地方支持產線持續擴產,23年國內半導體資本開支預期逐步上調,今年行業擴產有望超預期。長期來看,21年本土芯片自給率僅6.6%,自主可控下晶圓廠持續擴產可期。
2)國產化率提升有望加速提升。目前客戶機臺驗證意愿顯著提升,國產設備獲得更多驗證機會,國產化率低的設備環節充分受益,國產替代進入加速期。根據2022年各公司業績快報或預告,拓荊科技、華海清科、盛美上海、芯源微、中微公司、北方華創營收增長較快,同比增長125%、109%、77%、67%、52%、39%-61%。目前一季度行業利空逐步落地,大基金一期減持已公告、荷蘭光刻機限制政策已落地,看好國內行業擴產及國產替代加速,持續推薦半導體設備行業。
重點推薦:北方華創、拓荊科技、微導納米、新萊應材、芯源微、精測電子、華峰測控、晶盛機電;建議關注:中微公司、正帆科技、長川科技、盛美上海、萬業企業、至純科技等。
工業氣體:受益于下游需求回暖,電子特氣價格趨穩,看好持續國產替代持續看好工業氣體行業投資機會,中國市場規模近2000億元,過去5年行業復合增速11%,有望誕生大市值公司。國產替代持續推進,國產龍頭份額持續提升。受益于疫情影響減弱、下游需求回暖,2023年初以來零售市場持續修復。電子特氣價格趨穩,當前下游集成電路景氣度處于底部,看好持續國產替代。
杭氧股份:國產替代,產品升級,治理改善,邁向工業氣體龍頭。2023Q1零售氣體業務持續修復向上,稀有氣體價格企穩,預計一季度業績環比向上,2023年業績逐季度向上。
僑源股份:民營氣體領軍企業,受益光伏鋰電等新能源產業崛起。2023Q1零售氣體業務疫情影響減弱、供通威產能釋放,盈利能力逐步恢復,預計2023Q1業績穩定增長。
凱美特氣:電子特氣新星,取得ASML認證,期待訂單持續放量。集成電路需求處于底部區域,預計下半年訂單有望大規模放量。預計2023Q1業績穩定。
華特氣體:電子特氣先行者;拓品類、切合成,盈利能力提升。集成電路需求處于底部區域,稀有氣體庫存減值充分,預計下半年業績加速增長。
陜鼓動力:民族工業氣體領軍企業,壓縮空氣儲能打造新增長引擎。預計2023Q1業績穩定。
通用自動化設備
1、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預計一季度有望見底,營收、訂單有望逐季回升工業機器人產品交付期約1-3個月,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Q4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速分別為14.4%、0.3%、-9.5%,中國電子學會預計2024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251億美元,2021-2024年CAGR約21%。2023Q1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門關于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機器人+”重磅方案可類比“互聯網+”、“新能源+”,戰略意義重大,中長期機器人領域受人工替代+國產替代+技術(AI)升級三輪驅動,行業有望穩健增長。埃斯頓:1月受疫情及春節假期影響,國內訂單環比有所下降,預計2月伴隨經濟復蘇回升。公司股權激勵計劃2023年營收約52億元,歸母凈利潤目標3億元,受2022Q1非經常性收入較大,基數較高影響,預計2023Q1業績小幅增長。綠的諧波:下游主要為機器人領域,訂單受2022Q4機器人產業景氣度影響,預計小幅下滑,諧波減速器交付周期較短,受下游景氣度影響,預計2023Q1業績有望見底,較2022Q1提升幅度較小。中長期看,協作機器人景氣度相對較高,國產廠商增速領跑,國產化率持續提升,AI+機器人結合促進人形機器人行業發展,預計諧波減速器需求有望大幅提升。
2、刀具、機床:預計刀具與機床行業2023Q1維持穩健增長態勢,增速平穩刀具作為工業易耗品,機床作為制造生產工具的工具,下游主要為汽車、航空航天、模具等行業,受制造業景氣度驅動。根據央行數據,我們測算2022年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速(滾動5個月)由7月修復到0%增速,2022年10月-2023年1月(滾動五個月)同比增速分別為57%、60%、112%、96%;2022年制造業投資額累計同比增速約9.1%。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金屬切削機床產量7-10月同比下滑幅度收窄,分別同比下滑15%、13.5%、12%、8.5%,11-12月受疫情放開影響,下滑幅度增大。2023年2月PMI52.6%,較1月50.1%增長2.5個百分點。全年看,制造業景氣度有望復蘇,機床刀具行業有望穩健增長。
華銳精密:數控刀具先進制造商(龍三),受益于產品升級、渠道拓展、制造業復蘇。預計2022年刀片銷量約8500-9000萬片,同比小幅增長,2022Q4盈利能力回升,2023年1月受疫情及春節影響,預計1-2月經銷商補庫需求不顯,伴隨3月下游開工率回升,數控刀片需求有望提升,預計2023Q1業績維持中速增長(20%左右)。
歐科億:數控刀具先進制造商(龍二),受益于產品升級、渠道拓展、制造業復蘇。2022年預計刀片銷量1億片,同比增長40%,2023年2月下游加工的開工率明顯提升,需求呈現回暖趨勢。隨著疫情后經濟逐漸復蘇,預計下游需求將呈現上升趨勢。3月后下游加工進入旺季,有望進一步提升刀具消耗需求。預計2023Q1數控刀片產量維持高位,同比增長約20-30%,伴隨產品升級以及規模效應,公司刀具產品毛利率逐年小幅提升,老業務鋸齒刀片受產品結構改變影響,預計同比略有下滑,整體來看預計2023Q1業績中速增長(20%左右)。
光伏設備:行業擴產高景氣延續,重點關注受益新技術迭代環節
1)硅料+硅片環節:市場擔心擴產需求可能下滑,但短期來看一季度單位盈利仍處高位、促進下游擴產需求景氣度維系。中長期我們認為下游擴產需求有望維持一定穩態量級,重點關注具備“泛半導體”平臺化布局能力的公司。2)電池+組件設備:短期受益TOPCon+HJT+xBC多重技術迭代,市場擴產需求加速。中長期鈣鈦礦、電鍍銅等新技術層出不窮、催生景氣度加速,電池+組件設備環節將成為未來幾年重點關注環節。
重點推薦:晶盛機電、邁為股份、奧特維、上機數控、金辰股份、羅博特科、京山輕機、捷佳偉創、英杰電氣、帝爾激光、高測股份、漢鐘精機、亞瑪頓等。
鋰電設備:海外市場有望成為鋰電設備下一個增長亮點
預計2023年歐洲、美國鋰電設備市場分別為235、179億元,同比增速46%、59%。2023-2025年,歐洲、美國鋰電設備市場的復合增速分別為29%、42%。據我們測算,2022-2025年歐洲、美國鋰電設備市場占全球總需求的比重分別為23%、27%、29%、33%,海外市場對鋰電設備總需求的影響程度不斷提升。近兩年中國鋰電設備廠商海外業務快速增長,海外收入平均復合增速達64%。
先導智能:2022年新簽訂單飽滿。2022Q4受疫情影響部分訂單延遲交付,2023Q1逐步恢復正常生產,預計2023Q1業績快速增長。
杭可科技:海外LG、SK訂單快速增長,高盈利訂單占比提升,預計2023Q1業績較快增長。
利元亨:2022年受益于比亞迪等客戶動力鋰電設備訂單大幅放量增長,預計2023Q1業績增長較快。
聯贏激光:2022年新簽訂單受寧德時代招標放緩影響,但其他客戶訂單增速較快,預計2023年消費鋰電設備、儲能鋰電設備有望放量,4680鋰電設備期待放量,2023Q1業績穩定增長。
驕成超聲:復合集流體有望2023年起放量,2022年公司在手訂單飽滿,預計2023Q1業績較快增長。
先惠技術:2022年訂單質量、總額相對一般,2023Q1強化內部管理,降本增效,改善訂單結構,拓展訂單規模,預計2023Q1業績有望見底。
風電設備:風電行業邊際預期改善,2023年景氣度逐季提升
2023年風電裝機量高增,原材料價格下降,零部件廠商盈利能力有望得到修復。需求端來看,根據風能專業委員會預測,2023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規模將達到70-80GW,同比提升40%-61%。成本端來看,原材料價格同比2022年價格高點顯著下降,產業鏈成本壓力得到緩解。截止2023-3-24,銅、鐵礦石、鋼價、鑄造生鐵、環氧樹脂價格較2022年高點價格下降分別約8.24%、25.59%、17.21%、17.03%、47.52%。展望2024年,一般風電項目從招標到吊裝周期0.5-1年。2023年1-2月風電招標量12.28GW,同比大增112.09%,為2024年裝機量夯實基礎。
漂浮式風電漸行漸近,產業化有望加速到來。漂浮式海上風電新增裝機有望快速增長。根據GWEC預測,截至2026年漂浮式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將達到2947MW,其中2026年新增裝機1670MW,漂浮式風電將正式進入商業化階段;預計2030年新增裝機將達到6254MW、累計裝機16609MW,2021-2030年復合增速80%。2022年12月26日,中國電建投資開發的全球最大商業化漂浮式海上風電項目—海南萬寧漂浮式海上風電項目舉行開工儀式,標志著全球規模最大的商業化漂浮式海上風電項目正式買入實施階段,是漂浮式海上風電產業化進程重要節點。
投資主線:聚焦海上風電產業鏈及國產替代環節,重點推薦亞星錨鏈、中際聯合、新強聯。1)零部件:①技術壁壘高、國產化程度低——風電軸承:新強聯、國機精工、五洲新春;②海上風電增量邏輯,量的增加可以抵消價格下降,有望實現長期利潤增長——錨鏈:亞星錨鏈,海纜:東方電纜,管樁:海力風電/潤邦股份/大金重工;③其他建議——配套升降設備:中際聯合。2)主機廠:大兆瓦、海上風電機組研發實力;海外出口業務潛力;供應鏈降本能力,推薦運達股份(業績彈性大)、三一重能(背靠三一,降本能力強),建議關注海上風電龍頭明陽智能。
消費升級:看好國內大循環下的消費復蘇投資機會
1)伴隨常態化消費恢復,社會面人貨流動及情況邊際大幅改善,消費場景逐漸恢復到疫情前水平。2)穩增長目標下,國常會重點強調擴大內需和有效投資,并針對消費類設備的更新改造納入再貸款和財政貼息支持范圍。2月人民幣貸款新增1.81萬億元(同比多增5928億元)。1、2月合計,信貸新增6.71萬億,同比多增約1.5萬億。2月企業貸款增加1.61萬億,同比多增3700億元,其中企業中長期貸款保持強勁,預計基建、制造業等領域資金支持力度較大。消費類設備有望受益消費復蘇、政策支持,以及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后產生的產品升級和新興消費帶來的新增設備及產品需求。
樂惠國際:啤酒設備龍頭,轉型精釀鮮啤,公司精釀鮮啤將從“產品好”到“賣得好”。2023Q1預計受海運費下降等因素影響,設備業務利潤回升,盈利能力逐步恢復。
大豐實業:舞臺機械龍頭,切入文創+運營打造文體旅平臺公司。預計2023Q1受疫情影響,下游場館開工率較低,整體利潤有所下滑。二季度起,伴隨主業交付周期及交付成本正;,場館運營及文旅項目景氣度回升,預計2023年業績逐季度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