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邏輯:
AI助力“機器人+”時代來臨,機器人產業鏈有望迎來繁榮發展期。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尤其是ChatGPT作為AIGC領域頂尖的模型,有望加速人工智能在各行業滲透,顛覆現有的生產力形式。機器人將會是人工智能技術全面爆發的重要變量,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逐漸進入顛覆式階段,成為一個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一體的核心載體,擁有較為廣泛的產業應用。與此同時,特斯拉、小米等科技巨頭相繼推出人形機器人解決方案,為人形機器人領域注入強心劑。我們認為,特斯拉有望憑借其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制造技術,加快人形機器人產業技術革新以及產業鏈降本,未來人形機器人在家庭和工業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馬斯克認為,人形機器人可能超過人類數量,其長期的價值可能比汽車產業更大。長期看,人口老齡化加劇、勞動力供給不斷減少以及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高給社會發展及企業用工等均帶來嚴峻挑戰,從而推動機器替代人力及服務人類的需求加速。政策上,春節前工信部等17個部門印發了《“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主要是提出開拓機器人的10個應用重點領域,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比2020年翻一倍,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大幅拓寬。
短期看,疫情過后,各行各業勞動力短缺疊加制造業復蘇,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的需求恢復性增長。我們復盤了工業機器人、叉車、金屬切削機床、交流電機等典型通用機械產品的歷史周期表現,通用機械產品需求呈現典型的周期性波動規律,平均每輪周期跨度43個月左右;上一輪周期低點、高點分別出現在2019年二季度、2021年一季度。根據時間跨度,我們判斷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2023年會開啟新一輪上升周期。
我國有望引領“機器人+”時代。1、市場是硬道理。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市場。我國龐大而全面的工業基礎為自動化需求提供了天然土壤;另外我國是全球最多人口的國家之一,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不斷上升,居民購買力與消費水平的攀升帶來消費觀念的變化,消費升級宏觀背景下服務機器人市場空間的開拓將更容易實現。2、我國已具備成熟的技術。智能手機及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實質上也為現階段智能機器人產業爆發奠定了大量技術基礎。3、我國擁有適合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土壤,例如低成本敏捷供應鏈、低成本清潔能源供給、工程師紅利、廣大數據收集場景。就國產機器人而言,我國制造業結構多元,工業機器人應用長尾效應明顯,這利于國產廠商暫時避免與“四大家族”正面交鋒,逐步積累并突破核心技術,從而實現彎道超車。隨著國產品牌持續的人才和研發投入,國內產業鏈逐步完善,國產化率有望逐步提升。我國工業機器人零部件廠商目前正在由守轉攻的轉折點,未來3-5年我國在制造水平及成本上有望全面趕超國外水平。
投資建議與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