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即從環境、社會、治理三大維度觀察與評價企業)是近十幾年來金融市場逐漸興起的重要投資理念和相關企業行動指引。從國際來看,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俄烏沖突、全球經濟下行等因素的影響,世界各國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未來企業需要承擔更多環境責任與社會責任,ESG正成為全球金融市場共同的主題。從國內來看,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尤其在“雙碳”目標、共同富裕等國家戰略日益凸顯的背景之下,ESG越來越受到各方關注和重視。
由此,證券時報作為資本市場主流財經媒體,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將中國上市公司價值評選體系中原“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獎”轉型升級為“中國上市公司ESG百強”評選,以評促改,以評促優,推動上市公司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
證券時報ESG評價體系由旗下智庫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自主研發,秉承科學、客觀、公正的原則,從環境、社會、治理三個維度出發,設置14個二級指標、43個三級指標及100多個四級指標,采用專業的量化評分體系,對A股公司的ESG表現進行綜合評估。在此基礎上,主辦方結合客觀評分、自薦得分、投票得分三項得分,以及專家評審會意見,確定ESG百強入選公司。
中國上市公司價值評選首屆ESG百強(下面簡稱“ESG百強公司”)主要呈現以下特征:一是環境、社會、治理三個維度的平均分均高于滬深300;二是ESG信披數質雙優,2021年ESG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或社會責任報告(以下合稱ESG報告)披露率達91%,關鍵指標披露相對較全,且均通過自薦報告或ESG報告展示其相關實踐;三是市場表現優秀,近三年平均漲幅均明顯高于滬深300指數。
ESG信披:報告數質雙優
截至8月末,A股公司有1469家披露了ESG報告,占A股公司數量的比例達30.8%,披露率創歷史新高。作為A股頭部企業的代表,滬深300的ESG報告披露率由2017年的57%逐步上升至2021年的90.3%,披露意識顯著增強。
ESG百強公司2021年ESG報告披露率達91%,顯著高于A股整體水平,略高于滬深300的ESG報告披露率。拉長時間來看,連續三年、五年披露ESG報告的ESG百強公司占比分別達約74%、60%,反映出多數ESG百強公司早已積極踐行ESG發展理念,重視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將主營業務發展與ESG實踐有機結合,通過出具ESG報告向資本市場傳遞可持續發展理念。
具體來看,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企業已連續14年披露ESG報告,積累了豐富的ESG信披經驗。
例如,中國中鐵將提升ESG表現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途徑,強化各治理主體ESG管理責任,自上而下推動公司內部ESG體系建設。一是提高強制性披露內容完整性,按強制披露和不遵守就解釋的原則,結合建筑企業特點編制了《ESG報告重點改進內容一覽表》,細化了30多項具體要求并分解至各業務管理系統。二是突出披露內容的重要性原則,依據利益相關方反饋和國內外ESG領域熱點議題,進一步提升管治等方面的披露透明度,大幅增加制度建設等方面內容。三是進一步提升披露的一致性,大幅增加定量信息和數據對比,并附以大量案例支撐。此外,公司積極開展ESG信披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研究,2022年4月,作為主要起草單位編制的《企業ESG披露指南》團體標準在京發布,填補了我國企業ESG披露標準領域的空白。
據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統計,約九成ESG百強公司在本屆上市公司價值評選過程中遞交了自薦報告,其中90.9%的企業已制定或計劃制定ESG相關戰略目標。如穩健醫療提出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計劃比國家定出的碳達峰和碳中和時間表分別提前3年和10年。格林美近年來通過資源循環利用、使用清潔能源、推廣清潔生產等方式推動“雙碳”戰略的落地實施,計劃2030年實現碳中和。
ESG百強公司關鍵指標披露相對較全,且均通過自薦報告或ESG報告展示了其相關實踐。目前,A股公司的環境類數據主要由企業自愿披露,文字居多,缺乏定量信息,披露率相對較低。如,A股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能源總耗量密度等關鍵指標的披露率均不足10%。
相比之下,ESG百強公司環境類關鍵指標披露相對較全,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能源總耗量密度2個指標的披露率均達40%,且均通過自薦報告或ESG報告披露了其在環境維度的的數據或案例。
例如,晶科科技通過為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清潔能源,來應對全球資源緊缺和緩解氣候變化,公司從第一個光伏電站并網,已累積生產210億度清潔電力,減少1750萬噸碳排放,相當于植樹82萬棵。
永新股份則通過VOCs(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設施處理廢氣實現達標排放,達標排放濃度遠低于行業排放標準;通過新材料研發及項目投建,與客戶合作開發了單一材質塑料軟包裝產品,極大提升了塑料包裝的回收再利用價值,為降低白色污染作出積極貢獻。
E(環境):表現全面領先滬深300
證券時報ESG評價體系的環境維度主要評估上市公司經營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及其因環境違法而面臨的風險,下設資源利用、氣候變化、環境管理以及環境風險四個二級指標。其中,氣候變化平均得分最高,為7.07分,在供應鏈氣候風險等級細分指標上表現優秀。
供應鏈氣候風險等級指標值介于1至4之間。該指標根據上市公司在各地的采購金額及相應區域氣候災害情況,綜合計算出氣候災害對其供應鏈的影響,指標值越低,上市公司供應鏈面臨的氣候變化風險越高。ESG百強公司供應鏈氣候風險等級均值為3.75,指標平均分較A股整體高出超四成。
ESG百強公司在環境四個子維度的平均分全部領先滬深300,在環境總維度的平均分較滬深300高出0.89分。其中,環境管理分項平均分為5.45分,較滬深300高出0.59分,優勢最為顯著,代表性指標包括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污染物排放下降率、環保投入額、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等指標,不少ESG百強公司在環境管理實踐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例如,中集集團披露的報告顯示,2021年公司VOCs排放強度同比下降41.03%,污水排放強度同比下降41.01%,其他污染物排放強度也基本實現較大幅度下降,旗下有13家企業通過了能源管理體系的認證。
杭鋼股份提供的信息顯示,全資子公司寧波鋼鐵2021年不斷挖掘節能降耗潛力,持續推進環保精細化管理,各項污染物排放均處于受控狀態,顆粒物、二氧化硫、氨氮排放較2020年分別下降26.7%、34.2%、23.8%。
九州通在自薦材料中稱,作為醫藥流通企業,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源于物流運輸中汽車燃燒的汽油及產生的尾氣,節油管理一直是其重點工作之一。公司通過制定明確的業務指引以及采取系列節油措施,2021年實現百公里油耗下降6%。
S(社會):供應鏈穩定性強
證券時報ESG評價體系的社會維度主要評估上市公司對利益相關方承擔的社會責任情況,及其因違反安全生產、勞動法等法律法規面臨的風險,下設員工、客戶、產品、供應鏈、公益及社會風險六個二級指標。其中,客戶、公益及社會風險三個分項平均得分相對較高,均在4分以上。
在客戶分項方面,代表性指標為市場占有率,ESG百強公司在該細分指標的平均分較A股整體高出13%,產品市場份額相對較高,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公益分項下設對外捐贈金額、幫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數、員工參與公益活動時長等指標,主要反映企業對社區責任的履責情況,塔牌集團、新華文軒等企業得分居前。
例如,塔牌集團2021年持續鞏固對口幫扶的蕉嶺縣文福鎮和新鋪鎮新農村建設工作,因地制宜支持地方科教衛生、社區建設等社會公益事業,充分利用企業用工需求,為當地困難家庭人員提供工作崗位,減少建檔立卡困難戶勞動力經濟負擔。2021年公司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捐款捐物合計金額3868.7萬元。
社會風險分項下設安全生產處罰金額占營收比重、安全事件平均影響程度等指標。ESG百強公司在該分項上的均分為6分,略高于滬深300,在六個分項中得分最高,反映出其較少發生安全生產事故,面臨的社會風險較小。
ESG百強公司在員工、供應鏈2個分項上的平均分也高于滬深300,在社會總維度的平均分較滬深300高出0.24分。
員工分項下設薪酬、培訓時長、員工滿意度、健康與安全等多個指標,主要反映企業對員工責任的履責情況。ESG百強公司在該分項的平均分較滬深300高出約7%,中鐵工業、國電南瑞等企業得分居前。
如,中鐵工業2021年進一步完善薪酬體系,確保員工收入增長與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相適應,實現員工人均收入增長13.7%;公司全面實施關愛員工工程,大力推動普惠服務,開展冬送溫暖、夏送清涼慰問項目,合計金額達870.7萬元,為公司全體職工發放節日物資1049.3萬元;公司加大培訓服務力度,全年共舉辦培訓班260期,培訓1.3萬人次。
供應鏈分項下設前五大供應商占比、前五大客戶占比、是否有供應商ESG評估政策等指標,ESG百強公司在上述三個細分指標的平均分分別較滬深300高出2%、3.5%和4%,反映ESG百強公司的供應鏈更穩定,在識別供應商可能存在的ESG風險表現得更為積極。
G(治理):財務信披質量高
證券時報ESG評價體系的治理維度主要評估上市公司的治理機制、治理績效等公司治理情況,及其因違反信息披露辦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規而面臨的風險,下設治理結構、股東責任、財務行為與規范以及治理風險四個二級指標。其中,財務行為與規范、治理風險兩個分項平均得分較高,均在6分以上。
財務行為與規范分項下設財報審計意見類別、信息披露等級、是否有獨立審計委員會等指標。ESG百強公司2021年年報審計意見均為標準無保留意見,信息披露等級均在B級以上,近六成企業具有獨立審計委員會,在財務行為與規范分項的平均分較A股整體高出約兩成,顯示出其在信息披露方面的治理績效水平較高,中工國際、中油資本等企業得分居前。
例如,入選ESG百強的中工國際在深交所2022年7月發布的2021年度信息披露考核結果中,考評結果為A,自2010年以來連續第12年獲得最高評級。
在治理風險分項方面,ESG百強公司2021年均未發生較嚴重交易所的處罰事件,在該分項的均分略高于滬深300,面臨的治理風險較小。
ESG百強公司在治理結構分項的平均分高出滬深300約0.1分,在治理總維度的平均分略高于滬深300。
治理結構是影響企業績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治理結構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經營業績,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包含董事會規模、獨董人數、管理層薪酬對比公司平均薪酬等代表性指標,長江電力、國電南瑞等企業在該分項的得分居前。
如,長江電力2021年不斷完善董事會構成,補選2位董事,選聘引進長電國際外部董事1人;建立新能源業務發展激勵機制,落實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薪酬差異化分配要求,按照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結果兌現高級管理人員薪酬。2021年公司董事會有15名董事,獨立董事5人,分別較滬深300相應指標中位數多出6人和2人,管理層薪酬與公司平均薪酬的比值僅為滬深300的0.38倍。
市場表現:連續三年獲超額收益
2018年,PRI(負責任投資原則)針對美國市場發布的第一份“ESG和Alpha”研究報告指出,使用ESG因素對發達市場和美國市場的股票或債券進行排名的投資策略能夠產生超額收益。
2020年,PRI專門針對中國市場開展了此項研究并發布《中國市場的ESG與Alpha》報告,指出盡管中國目前累積的ESG數據的深度和時間跨度不如發達市場,但根據MSCI ESG數據進行定量分析,同時結合對本地和國際投資者案例的深入研究表明,ESG同樣是超額收益的來源。
對ESG百強公司近三年來的股票收益率進行統計,發現ESG百強公司2020年、2021年、2022年(截至8月末)的平均漲幅明顯高于滬深300指數。
與此同時,不少ESG百強公司已成為ESG投資基金重倉股。2022年基金中報數據顯示,共有26家ESG百強公司現身ESG投資基金前十大重倉股。
從持倉基金數量來看,長江電力、比亞迪頗受基金青睞,持倉的ESG投資基金數量均超20只;持倉?低、伊利股份的ESG投資基金數量也均超10只。
從持倉市值來看,比亞迪為ESG投資基金第一重倉股,持股市值達24.3億元,保利發展、?低暢止墒兄狄簿10億元。
從持股變動來看,ESG投資基金新進深信服、雙良節能、中國中鐵等7股,其中深信服持股市值最高,達5.1億元;增持中國船舶、海爾智家、保利發展等11股,其中中國船舶增持數量最多,增倉約1104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