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的爆火引起了市場對AI制藥的關注,那么,人工智能在醫藥研發生產過程中究竟可以承擔什么角色呢?
3月28日下午,復星醫藥董事長吳以芳在業績發布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將在創新藥靶點發現和藥物設計、精準醫療和智能手術三方面推進AI制藥業務。目前,復星醫藥已在該領域布局超過五年,有五大領域涉及AI制藥,包括超聲影像、藥物發現、精準醫療等,孵化杏脈科技、新肽科技等多家公司。在吳以芳看來,人工智能未來將在醫療健康領域有非常廣泛的應用。
針對近期市場關注的騰盛博藥國內首款獲批新冠藥停產事件,吳以芳表示,即使2億美元研發投入只換來5160萬元的銷售收入,但這5160萬也救了很多人。作為醫藥健康領域的企業,推出一款產品的時候,社會責任驅動是非常重要的。
AI制藥有多種“玩法”
年報顯示,2022年復星醫藥實現營業收入439.52億元,同比增長12.66%;歸母扣非凈利潤38.73億元,同比增長18.17%。包括漢利康、漢曲優、復必泰、捷倍安、蘇可欣、漢斯狀等在內的新品和次新品收入在制藥業務收入中占比超30%,收入結構持續優化。
吳以芳表示,五年之內,會看到復星醫藥的創新藥銷售收入超過仿制藥。市場非常關注的Cart-T產品單一適應癥超過10億元指日可待。
在創新藥研發領域,人工智能有哪些作用呢?
面對記者的提問,吳以芳回應稱,雖然ChatGPT爆火后,AI制藥領域一下引起了大家的目光,但實際上,復星在該領域已經探索超過五年,在超聲影像、藥物發現、精準醫療、手術定位系統、線上診療等五大領域都有涉足,孵化出多家公司,如杏脈科技就是通過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醫學圖像,對疾病進行早期的篩查和診斷。
在精準醫療方面,三年多前復星醫藥孵化了一個公司——深愛科技,主要是針對罕見腫瘤的精準用藥方案,通過AI來計算現在已經上市的哪些藥品、什么結構的藥品適合,目前已經在準備和國內頂級醫療機構進行人體臨床試驗。復星還孵化了一個新抗原公司叫新肽科技。mRNA一直在做,腫瘤疫苗也好、新抗原也好,都需要mRNA.
未來,公司將在創新藥靶點發現和藥物設計、精準醫療和智能手術三方面推進AI制藥業務。目前來講AI制藥更多做的還是小分子藥物,下一步也要考慮大分子藥物。
全球化加速推進
全球化日益成為中國藥企的戰略重心。
吳以芳表示,復星醫藥在新一輪戰略里提出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創新驅動的以制藥為核心業務的醫藥企業。中國以外,美國是一個高價值市場,占全球市場的40%以上。同時,它也是一個創新高地,公司會持續關注。像東南亞、印度、中東、南美、非洲,公司也會在這些地方進行布局。
這背后需要哪些能力呢?
吳以芳認為,一是創新研發和注冊能力,要把產品帶出去。在美國、歐洲、日本這些地方,必須要有自己的研究開發能力。在全球的其他市場也要有注冊能力,這樣才能把產品帶出去。二是商業化,新藥上來,要迅速做好做大,迅速實現價值回報,這非常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