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智聯招聘日前發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企業招聘薪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顯示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排名升至第二位,增速領先于其他行業;芯片、人工智能工程師等以超2萬月薪位居高薪榜首。
有關分析認為,從《報告》可以看出,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國內企業正加大對科技人才的投入,破解我國在高端芯片等領域長期受制于人的困境,從而讓國內制造業的產業鏈條更加完善。
增速領先
在此次《報告》公布的各行業薪酬變化中,基金、證券等金融行業依舊保持領先態勢,但第2名的寶座卻發生了變化。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由去年的第11名躍居今年的第2名,薪酬由月薪10975元升至11844元,同比上漲8%,增速領先于其他行業。
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觀察行業中的細分領域發現,芯片工程師和人工智能工程師位居今年一季度薪酬前兩名,平均月薪分別為25599元、22631元。此外,軟件研發、通信及硬件研發和數據工程師也位列前十。
為何今年電子技術和芯片行業的薪酬水平增幅較快?對此,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中心研究員王鵬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供需影響價格,價值決定價格。集成電路和芯片行業薪酬水平高,首先是其附加值較高,盈利能力強;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背景下,有大量的人才需求,高薪酬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其中。
“ChatGPT技術的大熱與芯片行業薪酬水平增長從宏觀角度來看,也具有一定的關聯。”王鵬進一步分析稱。ChatGPT的核心在于通用算法,需要的是高端化、軟硬一體的智能化芯片來提供算力。雖然和研發的芯片有所不同,但社會對于高端芯片的關注度提升之后必然會給行業帶來關注度,薪酬水平自然會上漲。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產業經濟中心主任宋向清認為,“薪酬水平上漲和企業的社會責任、家國情懷也緊密相關。通過增加相關研發人員和產業工人的工資,能有效調動研發人員的能動性,促進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人才引擎
芯片等高科技競爭的背后,也是人才之爭。因為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我國未來高質量發展的支撐點。
去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要有力統籌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布局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和能力,加快引進高端人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學院副教授陳建偉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人才對于攻克技術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首先,高技能的人才可以承擔并完成高科技研發任務和產業化任務,從而實現技術突破,有時候一個關鍵的人才團隊就可以攻克一個核心技術,從而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牢牢把握產業鏈供應鏈自主的主動權;其次,人才的聚集會帶來組織變革和制度創新,從長遠來看,有助于全社會形成創新氛圍,實現持續高質量發展。
正如今天的華為,因為匯集了優秀的人才,才為其技術創新提供了核心力量。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日前在“難題揭榜”火花獎的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到,華為過去用了近二十年的時間在基礎理論上做研究,投了幾千億培養了一批研究基礎理論的科學家、技術訣竅的專家,他們一直在爬科學的“喜瑪拉雅”山。直到現在,由于有了國產零部件的供應,電路板才穩定了下來。
“芯片、集成電路等高精尖技術對數字經濟而言就是基礎設施的底座,在這些領域進行突破有利于保護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相關人才的加入不僅可以突破我國現有的技術瓶頸,還可以更好地開拓企業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推動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王鵬說。
北京商報記者也就相關問題采訪了中興、芯馳等相關企業,但截至發稿,上述企業并沒有給出回復。
資金扶持
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11月,我國已累計培育899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6萬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它們擁有一定的專利、專家工作站和信息系統等創新要素。
“對于處在成長期的相關企業來說,也面臨著較大的投資風險,需要政策的疏導與資金的支持。”陳建偉坦言。
王鵬認為,致力于高精尖技術研究的企業多為小型的研發機構,雖然靈活的機制有助于創新,但相較于一些大規模的生產型企業,在資金實力和應用場景上都具有現實的難題。此外,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之下,與國際一流水平的學習處于脫節狀態,這也是不可忽視的客觀因素。對于小型研發機構來說,在研發的同時也面臨生存的壓力,從市場化運營的角度出發,亟須長期的資金支持。
宋向清表示,對于強鏈、補鏈相關企業的資金保障,需要相關領域和多渠道籌備。從國家財政稅收信貸的相關政策來看,需要制定寬松積極的扶持政策,給予信貸支持、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
“在國家財政稅收信貸政策之外,資源置換也是提升企業創新力研發力、解決資金不足的方式之一。”王鵬說。對于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而言,有資金有資源有數據甚至有算力,但是缺乏科研人才,因此需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用技術換資源;在解決長線投資不足方面,政府可以引導基金流向,在一些攻堅克難的技術領域,以項目或股權的形式融資,引導社會化基金的投入,讓有技術底蘊的中小創新企業遠離資金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