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網-產業投資專用門戶

我國中藥類產品進出口情況分析

來源:中國醫藥報 2023-03-31 09:51中投網 A-A+

   近三年,我國中藥類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大放異彩,在海外市場同樣受到青睞。2022年,我國中藥外貿總額85.7億美元,同比增長10.7%。其中,出口額56.9億美元,同比增長13.8%;進口額28.8億美元,同比增長5.1%。植物提取物、中藥材及飲片、中成藥、保健品進出口均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

  當前,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上升,外需增長顯著放緩,國際供應鏈格局加速重構,全球化發展向區域化發展轉變趨勢明顯,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也面臨新的挑戰。

  出口表現亮眼

  植物提取物出口放量增長

  植物提取物一直以來都是我國中藥類出口大品種,基本保持較高的出口增速。其涉及的提取物品種不再是20年前的中藥提取物簡單概念,目前的植物提取物外延更為廣泛,在藥品、膳食營養補充劑、食品等多個領域都有應用。

  從歷史數據來看,植物提取物出口額穩步增長,疫情以來更是保持兩位數增長。2019年、2020年、2021年的出口額分別是23.6億美元、24.4億美元和30.3億美元。

  2022年,我國植物提取物出口10.7萬噸,同比增長2.0%;出口總額35.3億美元,同比增長16.5%。從出口市場看,歐洲、南美洲市場穩步發展,增速分別為9.3%和6.1%;大洋洲和亞洲市場增長依舊迅速,分別增長23.7%和38.4%;北美洲市場首現頹勢,出現8.6%的負增長;非洲市場連續兩年負增長。

  此外,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健康飲食、治未病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終端膳食營養補充劑的銷售增長拉動植物提取物出口放量,天然代糖、天然膳食纖維、替代蛋白等品類的新產品受到更多的市場關注。

  中藥材及飲片出口穩中有進

  2022年,我國向114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中藥材及飲片25.1萬噸,同比增長7.8%;出口總額14.0億美元,同比增長3.6%;出口均價5.58美元/公斤,同比下降4%。出口均價下降與國內部分中藥材產能過剩和國際運費回落等因素緊密相關?傮w來看,2022年我國中藥材及飲片出口量增價減,出口額基本穩定。

  由于不同國家和地區文化及醫藥政策的差異,中藥材僅在少數國家和地區被作為傳統藥原料使用,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中藥材更多地被作為普通食品或膳食補充劑使用。因此,我國出口的中藥材多數是藥食兩用的滋補性品種。2022年,出口中藥材前十大品種(以出口金額計)為肉桂、枸杞、人參、茯苓、當歸、黃芪、冬蟲夏草、半夏、罌粟子、鹿茸。

  中成藥出口表現搶眼

  中成藥在中藥產品整體出口額中占比不高,常年維持在7%左右,相對于原料類產品仍處于弱勢地位。2022年,我國中成藥出口額3.8億美元,同比增長23.8%;出口量1.31萬噸,同比增長12.6%。近三年,中藥海外注冊步伐加快,也帶動中成藥的海外出口節節攀升。

  從出口市場來看,我國香港地區表現突出。2022年出口至我國香港地區的中成藥出口額為1.7億美元,同比增長36.9%,這或與2022年初香港地區疫情嚴重,中藥配方顆粒、中成藥在當地使用較多有關。近兩年,我國中成藥第二大出口市場馬來西亞也顯現出旺盛的需求。2021年,我國出口至馬來西亞的中成藥出口額為2274萬美元,較2020年增長196%;2022年出口至馬來西亞的中成藥出口額為5422萬美元,同比增長138%,這也體現出中馬雙方在中藥領域開展的長期合作在促進中藥“走出去”中取得成效。2022年3月,中國與馬來西亞的《傳統醫學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續簽,中馬雙方繼續加強和促進兩國在中醫藥執業、教育、培訓和研究方面的合作。

  保健品出口勢頭強勁

  保健品類在海關統計系統中比較特殊,主要包括魚油及魚肝油類、蜂產品類以及燕窩,維生素及礦物類制劑產品并未統計在內。另外,不少保健品是以食品的形式出口,也未納入保健品項下,本文中有關保健品貿易的數據為不完全統計。

  2022年,我國保健品出口額3.8億美元,同比增長22.5%。其中,魚油及魚肝油類產品增長強勁,出口額2.7億美元,同比增長36.7%;蜂產品類略有下降,出口額1.1億美元,同比下降3.2%,除蜂蠟有所增長外,蜂王漿及蜂蜜、蜂花粉類出口額同比均有下降。

  進口穩步增長

  新冠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后,海外供給恢復,2021年我國中藥類產品進口出現強勢反彈,全年進口金額27.4億美元,同比上升24.1%;2022年全年進口金額為28.8億美元,同比上升5.1%。

  從細分領域來看,2022年植物提取物進口額為7.8億美元,同比下降12.5%。其中,精油類產品占植物提取物總進口額的63%,為4.9億美元,同比下降23.8%。由于精油類產品的特殊性,進出口往往有大小年之分,因此對植物提取物的整體外貿增長變動影響較大。除去精油類產品的影響,2022年,植物提取物(不含精油)進口額2.9億美元,同比下降7.8%;進口數量3.1萬噸,同比下降僅0.1%?梢钥闯,2022年植物提取物(不含精油)的國內市場需求變化不大,進口價格的下調,導致進口金額回落。

  我國常見進口藥材品種約110種,進口產地來自全球約70個國家和地區,從亞洲進口的藥材數量占我國進口藥材總量的90%以上。2022年,我國中藥材及飲片進口額為6.14億美元,同比增長13.8%。進口中藥材前十的品種(以進口金額計)為西洋參、鹿茸、人參、姜黃、番紅花、甘草、丁香、血竭、乳香、沒藥,前十品種進口額占我國藥材進口總額的36%。2022年,我國進口藥材的前十大貨源國(以進口金額計)為印度尼西亞、緬甸、加拿大、新西蘭、韓國、印度、泰國、越南、俄羅斯、美國,自這十大市場進口的藥材占藥材進口總量的85%,占進口總金額的87%。

  2022年,中成藥進口額4.3億美元,同比增長18.7%。其中,自我國香港地區進口2.2億美元,同比增長9.8%;自德國進口1.5億美元,同比增長41.7%。自這兩大市場進口的中成藥占中成藥總進口額的85%。

  在國家擴大進口政策的引導下,近幾年,我國保健品進口連續保持較高的增速。2022年保健品進口額10.5億美元,同比增長20.2%。其中,燕窩依舊是最受歡迎的保健品,2022年進口額6.5億美元,同比增長20.0%;但是,燕窩的進口均價下滑達13.5%,屬于以價換量。根據歷年來的燕窩進口數據分析,燕窩進口總量已有超過國內市場需求的跡象。2023年,燕窩進口可能會有較大的下調空間。

  疫情防控助力中藥產品“出海”提速

  目前,我國中醫藥已傳播至196個國家和地區,29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傳統醫學法律法規;我國與43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簽署了中醫藥合作協議,并被納入16個中外自貿協定中。

  中藥以膳食補充劑或健康食品的身份進入海外主流市場更為容易。如在澳大利亞市場,經粗略統計,以補充藥物身份注冊的中藥品種超過100個;在美國市場,以膳食補充劑身份注冊的中藥產品近100個。

  隨著中醫藥理念的國際傳播,以藥品身份進入全球市場的中藥產品日漸增多。例如,地奧心血康膠囊是首個在歐盟以傳統草藥身份注冊成功的中藥;逍遙片是國內首例通過歐盟傳統植物藥注冊的復方中藥品種;丹參膠囊、板藍根顆粒、愈風寧心片在歐盟以傳統草藥的身份注冊成功;抗病毒口服液、膽寧片、樂脈顆粒以天然藥品身份在海外注冊成功。在美國市場,復方丹參滴丸、穿心蓮提取物、扶正化瘀片、桂枝茯苓膠囊、杏靈顆粒、威麥寧膠囊、連花清瘟膠囊、康萊特注射液和康萊特軟膠囊等處于不同的臨床試驗階段。

  疫情防控給中藥產品拓展海外市場帶來機遇。如佛慈制藥的藿香正氣丸、防風通圣丸、小柴胡湯丸收到烏茲別克斯坦衛生部頒發的藥品注冊證書;步長制藥的宣肺敗毒顆粒先后在加拿大、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等國衛生部成功注冊并獲準上市銷售;廣東一方的化濕敗毒顆粒先后獲得阿聯酋植物藥緊急產品標準注冊、柬埔寨衛生部藥品注冊證書;以嶺藥業的連花清瘟膠囊更是在巴西、印度尼西亞、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分別以“中成藥”“藥品”“植物藥”“天然健康產品”“食品補充劑”“現代植物藥”“天然藥物”等身份注冊并獲得上市許可。

  注冊只是萬里長征的起點,真正做到開拓海外市場,形成規模銷售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以和黃藥業的膽寧片為例,雖然其在2016年獲得加拿大天然藥品上市許可證,但后續用了幾年時間才完成加拿大境外生產場地認證工作,直到2022年與加拿大落地進口商簽訂銷售協議,才正式開始批量出口銷售。

  進一步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針對今后進一步促進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發展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應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是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基礎

  高質量的中藥材是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目前,我國中藥材產業在種植采收、炮制加工、市場銷售、產品溯源的一體化全鏈條管理已有長足進展,但在對接國際市場時尚存在一定的不協調性和不統一性。因此,嚴格規范產品標準,建立覆蓋全鏈條全周期的質量管理體系,有利于促進中醫藥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更好地發揮標桿作用。

  秉持國際理念,遵循國際規則

  中藥若想真正“走出去”,獲得更大的影響力并實現經濟效益,就目前來看,仍需遵循西方主流市場規則。通過膳食補充劑、傳統植物藥、非處方藥、處方藥等多種形式注冊上市,再通過自建銷售渠道或與當地經銷商合作的形式推廣銷售。秉持國際理念,遵循國際規則,站穩腳跟,打出品牌,有利于中藥的長遠發展。

  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

  近年來,承載厚重中華文化的中醫藥得到越來越多的國際認同。中醫藥海外發展需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可利用上海合作組織、“一帶一路”倡議、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講好中國故事,將中醫藥的理念和產品推廣開來,進而推動中醫藥的海外發展。

  綜合兼顧各方因素,實現“本土化”

  中醫藥“走出去”應充分與所在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以及當地傳統醫藥融合。尊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傳統理念,尋求共識,讓當地政府及民眾了解、認知、接受中醫藥文化。實現文化“本土化”的同時推動產業“本土化”,使用當地資源和勞動力,進行本土生產、本土使用。

  建立中醫藥海外商業。當前中成藥產品銷售模式更多的是依托華僑代理商,缺乏市場開拓主動性。中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不能僅限于藥品銷售渠道,應根據目標市場及產品自身特性,靈活確定產品的應用范圍。建立海外自有流通渠道是個漫長而艱巨的任務,投入大,產出慢。但隨著渠道的不斷完善,后續市場回饋將是指數級的增長。對于想進軍海外市場的中國企業,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與合作伙伴培養良好的關系;其次在申請通過認證的基礎上,要保持產品的質量和供應的穩定性,否則難以在市場長久立足。

  建立中藥海外基地(園區)。鼓勵企業通過收購、兼并重組、聯合投資等方式,在海外建立中藥生產加工基地或園區。以海外基地(園區)為依托,進而建立自有海外流通渠道。通過海外投資、產業落地的方式,企業可以取得當地政府支持。通過聘用當地員工,與當地文化、經濟模式相適應,企業可以更便捷地對接海外已有的成熟市場渠道。

十四五將是中國技術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期,重點機會有哪些?
掃碼關注右側公眾號,回復對應關鍵詞,即可免費獲取以下報告
中投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 1、中投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ocn@ocn.com.cn、0755-88350114,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 2、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投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定相關投資并承擔相應風險。
免費報告
相關閱讀
  •   近三年,我國中藥類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大放異彩,在海外市場同樣受到青睞。2022年,我國中藥外貿總額85.7億美元,同比增長10.7%。其中,出口額56.9億美...[詳細]
    2023年03月31日 09:51中藥類產品
  •   藥用包材在藥品行業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藥品是特殊的商品對于包裝材料的要求極高。隨著醫藥市場規模和相關技術不斷進步,帶動著藥用包材行業的快速發展...[詳細]
    2023年03月02日 10:06藥用包材
  •   生物計算行業驅動因素   一、市場擴容和政策利好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生物計算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近年來,全...[詳細]
    2023年02月06日 16:49生物計算
  •   中國基因檢測市場發展規模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基因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資料顯示,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基因檢測行...[詳細]
    2023年02月06日 16:29基因產業
  •   2021-2022年中國合成生物學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合成生物學學科迅猛發展,中國在此領域人才儲備不斷擴大,技術能力不斷提升,在整體發展水...[詳細]
    2023年01月18日 16:56合成生物學
相關報告
大健康產業投資前景預測 大健康產業投資前景預測
熱門報告
最新動態政府招商數字化新工具——中投顧問產業招商大腦!X
欧洲少妇_寂寞少妇精油Spa按摩_办公室强奷漂亮少妇高潮A片_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