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網站3月31日消息,日前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探索人工智能及數字孿生在電網智能輔助決策和調控方面的應用,提升電力系統多能互補聯合調度智能化水平。
業內人士表示,虛擬電廠可以有效整合各種分布式能源,預計到2025年虛擬電廠的投資建設市場規模將超過300億元,運營市場規模將達到968億元。
數字技術助力轉型
《意見》提出,到2030年,能源系統各環節數字化智能化創新應用體系初步構筑,數據要素潛能充分激活,一批制約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取得突破,能源系統智能感知與智能調控體系加快形成,能源數字化智能化新模式新業態持續涌現,能源系統運行與管理模式向全面標準化、深度數字化和高度智能化加速轉變,能源行業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顯增強,能源系統效率、可靠性、包容性穩步提高,能源生產和供應多元化加速拓展、質量效益加速提升。
朗新研究院相關人士向表示,能源數字化可實現從能源供給端到消費端的高效管理和精準匹配,滿足不同區域、不同群體、不同體量的用能需求,構筑高效、清潔、經濟的現代能源體系,提高能源系統的安全性、生產率。
《意見》提出,以數字化智能化電網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推動實體電網數字呈現、仿真和決策,探索人工智能及數字孿生在電網智能輔助決策和調控方面的應用,提升電力系統多能互補聯合調度智能化水平,提高電網仿真分析能力,支撐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根據國海證券研報,新能源大規模接入對電網穩定性和消納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電網需要實時性更強的調度能力,可以采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功率預測,實時控制調度。
推進虛擬電廠發展
《意見》指出,圍繞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共性需求,依托能源工程因地制宜挖掘和拓展數字化智能化應用,重點推進包括虛擬電廠在內等多個應用場景組織示范工程承擔系統性數字化智能化試點任務,在技術創新、運營模式、發展業態等方面深入探索、先行先試。
華安證券認為,虛擬電廠與電力交易是人工智能在電力領域的最佳落地場景。作為建設虛擬電廠的關鍵信息化技術之一,協調控制技術聯通源網荷儲多個環節,對發電量、用電量等作出判斷,人工智能有望極大地提升分析效率和準確度。
朗新研究院上述人士表示:“虛擬電廠作為分布式能源安全、穩定加入智能電網的重要技術之一,既可以作為‘正電廠’向系統供電,也可以作為‘負電廠’消納系統電力,起到靈活削峰填谷等作用。”
華西證券預計,到2025年,虛擬電廠的投資建設市場規模將超過300億元。運營市場空間更為龐大,預計到2025年虛擬電廠運營市場規模將達到968億元,2030年將超過4500億元。
上市公司積極布局
目前,多家上市公司積極布局虛擬電廠業務。
智能電網設備及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東方電子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虛擬電廠業務涵蓋城市級虛擬電廠運行管理平臺、負荷聚合商級負荷聚合管控平臺和園區級虛擬電廠等。公司在虛擬電廠業務方面布局多年,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虛擬電廠核心技術。
開普云此前公告,公司與華北電力大學、國網信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安徽繼遠簽署《聯合共建“虛擬電廠調控技術研究中心”框架協議》,聚焦虛擬電廠,服務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奧特迅表示,公司積極與深圳供電局開展虛擬電廠對接試驗。未來奧特迅建設的每一座集約式柔性公共充電站都可以與電網實現良好互動,參與電網負荷調節。恒實科技表示,公司參與建設了國網冀北虛擬電廠、東北電網調峰輔助服務等項目,并以能源聚合商身份開展冀北、湖南等地虛擬電廠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