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背景| 熱點領域| 區域規劃| 投資機會| 精品案例

發展背景

發展階段
  • 新石器時代約1萬年以前
    原始農業
  • 原始農業
  • 農業形態
  • 使用工具:木棒、石斧、石鋤、木梨等
  • 土地利用:地力衰竭就更換
  • 生產水平:采集、狩獵、游牧、馴化
  • 勞力:人
  • 科技水平
  • 天文、歷法、物候、數學、測量
  • 公元9-17世紀
    傳統農業
  • 傳統農業
  • 農業形態
  • 使用工具:金屬工具,役畜牽引的鐵制耕犁
  • 土地利用:施肥、條播、中耕和輪作;
    歐洲二圃制或三圃制
  • 生產水平:手工工具、畜力以及自然肥料使用
  • 科技水平
  • 作物的栽培、育種和家畜的飼養繁育
  • 18世紀-至今
    現代農業
  • 現代農業
  • 農業形態
  • 使用工具:農業機械化、科技化
  • 土地利用:自由種植
  • 生產水平:化肥、化學藥劑使用、機器
    和電力使用
  • 科技水平
  • 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
政策匯總

相關政策匯總

  •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推進農業現代化
  • 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
  • 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
  • 關于支持創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的意見
  •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發布
  • 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
  •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意見
  • 2018-2020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
  •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正式發布
"十二五"發展成就
十二五發展成就
"十三五"發展規劃

《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要求,"十三五"農業現代化要求以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中心,將推進農業共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十三五"的主線。 《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提出到2020年全國農業現代化要取得明顯進展,國家糧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農產品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等。

調結構方面

推進
"以玉米為重點的
種植業結構調整
推進
以生豬和草食為重點
的畜牧業結構調整
推進
以保護資源和減量增收
為重點的漁業結構調整

去庫存方面

推進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業協同發展

降低成本方面

通過體制創新,發展多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還要降低化肥、農藥的使用強度,突出綠色發展。

補短板方面

進一步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機械化、信息化水平,發展生態友好農業。

《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要穩定在97%以上

《規劃》提出,"十三五"末:

糧食(谷物)綜合生產能力達到5.5億噸 小麥稻谷自給率穩定在100% 確保建成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8億畝 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0% 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 畜禽養殖規;、水產健康養殖示范面積比重達到65%

 

智慧農業
市場現狀
"十二五"以來,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2%提高到56%,土地產出率、資源 利用率、勞動生產率顯著提高,現代種業、農機裝備、智慧農業、農村創業等取得長足進步。
截至2017年底,
已批準建設了246個國家級園區。
2017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
機械化水平達到

力爭到2035年,我國農業農村科技創新整體實力進入世界前列,部分關鍵領域居世界領先水平,若干領域引領全球農業科技發展,全面支撐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農村科技現代化發展。

產業鏈模式
發展思路
目前我國智慧農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但整體上還屬于現代農業發展的新理念 、新模式和新業態,處于概念導入期和產業鏈逐步形成階段,在關鍵技術環節方面和制度機制建設層面面臨支撐 不足問題,且缺乏統一、明確的頂層規劃,資源共享困難和重復建設現象突出,一定程度上滯后于信息化整體發 展水平。因此,促進智慧農業大發展,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 一、作為新理念,需要培育共識,搶抓機遇。
  • 社會各界一定要達成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的共識,牢牢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為農業轉型升級帶來的強勁驅動力和"互聯網+"現代農業戰略機遇期,加快農業技術創新和深入推動互聯網與農 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的融合。
  • 二、作為新模式,需要政府支持,重點突破。
  • 智慧農業具有一次性投入大、受益面廣和公益性強等特點,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導, 實施一批有重大影響的智慧農業應用示范工程和建設一批國家級智慧農業示范基地。
  • 三、作為新業態,需要規劃引領,資源聚合。
  • 智慧農業發展必然經過一個培育、發展和成熟的過程,因此,當前要科學謀劃,制定 出符合中國國情的智慧農業發展規劃及地方配套推進辦法,為智慧農業發展描繪總體發展框架,制定目標和路線 圖,從而打破我國智慧農業雖然發展多年但卻各自為政所形成的資源、信息孤島局面,將農業生產單位、物聯網 和系統集成企業、運營商和科研院所相關人才、知識科技等優勢資源互通,形成高流動性的資源池,形成區域智 慧農業乃至全國智慧農業發展一盤棋局面。
未來發展趨勢
智慧農業通過生產領域的智能化、經營領域的差異性以及服務領域的全方位信 息服務,推動農業產業鏈改造升級;實現農業精細化、高效化與綠色化,保障農產品安全、農業競爭力提升和農 業可持續發展。因此,智慧農業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需要從培育社會共識、突破關鍵技術和做好 規劃引領等方面入手,促進智慧農業發展。
1.實現精細化,保障資源節約、產品安全。 2.實現高效化,提高農業效率,提升農業競爭力。 3.實現綠色化,推動資源永續利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4.升級生產領域,由人工走向智能。 5.升級經營領域,突出個性化與差異性營銷方式。 6.升級服務領域,提供精確、動態、科學的全方位信息服務。
農業物聯網
應用領域
應用領域 采摘控制系統 加工控制系統 收購、流通控制及銷售控制系統 視頻監控系統 溯源系統
發展理念

系統設計、突出重點的理念。無論是農業信息化,還是農業物聯網都是一個系統,一定要織成一張大網,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需求導向、實用高效的理念。需求是農業物聯網發展的內在動力,必須堅持需求導向,不接地氣是沒有前途的。

重視安全,重在持續的理念。農業物聯網的發展必須建立在信息安全的基礎上,沒有信息安全,農業物聯網就不可能發展壯大。必須強化信息安全監管,做到安全可靠。同時,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未來,遵循信息化發展的客觀規律,毫不松懈地推進農業物聯網持續健康發展。

政府引領、企業經營的理念。光靠政府和財政資金是不可持續的,關鍵是要依靠企業的力量。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的支持引領作用,為企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讓企業有利可圖。

左右協同、上下聯動的理念。農業物聯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中央與地方、部門與部門的關系,形成齊心協力、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要發揮好地方農業部門的作用,農業部主要是負責制度設計,抓好監督檢查。

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農業物聯網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農業物聯網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發展需要經過"培育、成長和成熟"的過程,大約需10年左右,預計應用將在2020年前后成熟。未來幾年,農業物聯網的發展或將呈現四大趨勢。

傳感器將向微型智能化發展,感知將更加透徹。 移動互聯應用將更加便捷,網絡互聯將更加全面。 物聯網將與云計算大數據深度融合,技術集成將更加優化。 物聯網將向智慧服務發展,應用將更加廣泛。

其他業務領域
休閑農業發展規劃 休閑農業發展規劃
- 到2020年,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接待人次達33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7000億元; - 布局優化、類型豐富、功能完善、特色明顯的格局基本形成; - 社會效益明顯提高,從事休閑農業的農民收入較快增長; - 發展質量明顯提高,服務水平較大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成為拓展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
生態農業發展重點 生態農業發展重點
- 堅持統籌兼顧,優化產業結構。 - 堅持減量優先,推進農業清潔生產。 - 堅持循環利用,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 - 堅持用養結合,推進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 - 堅持開發保護并重,推進農業資源養護。

 

促進區域農業統籌發展
優化發展區
主要區域:東北區、華北區、長江中下游區、華南區
規劃內容:對水土資源匹配較好的區域,提升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壯大區域特色產業,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
適度發展區
主要區域:西北區、北方農牧交錯區、西南區
規劃內容:對農業資源環境問題突出的區域,重點加快調整農業結構,限制資源消耗大的產業規模,穩步推進農業現代化。
保護發展區
主要區域:青藏區、海洋漁業區
規劃內容:對生態脆弱的區域,重點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明確禁止類產業,加大生態建設力度,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

各省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政策

吉林省
2015年10月 《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總體規劃(2016-2025年)》
浙江省
《浙江省現代農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2016年6月
山東省
2016年8月   《山東省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
湖南省
《湖南省"十三五"農業現代化發展規劃》   2016年8月
甘肅省
2016年8月   《甘肅省"十三五"農業現代化規劃》
河南省
《河南省"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   2017年1月

 

  • 從全球范圍看,與農業和農村相關的投資會選擇六類企業:
  • 第一類是因農村收入提高而受益的企業,包括我國的伊利、蒙牛、光明。
  • 第二類是農業生產資料類企業,主要是肥料類企業。
  • 第三類是農業設備、農村建設類企業。
  • 第四類是食品原料供應類企業,比如新加坡豐益集團。
  • 第五類是終端食品生產、加工類企業。
  • 第六類是食品與生物能源類企業。
  • 一、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發展前景尚好。
  • 二、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已刻不容緩。
  • 三、農業信息化的程度較低,可優化空間較大。
  • 一、農業規;厔
  • 二、高價農產品趨勢
  • 三、品牌農業趨勢
  • 四、生物農業趨勢
  • 五、裝備農業趨勢

 

在線咨詢: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回到頂部
客服電話
0755-82571522
返回頂部
欧洲少妇_寂寞少妇精油Spa按摩_办公室强奷漂亮少妇高潮A片_主页